長江流域孕育著3成的中國人,長江又是如何的包容排污的企業家,而如今……我的水源年接納工業廢水超300億噸,黃金水源岌岌可危
較近,一則以“長江廢污水年排放超300億噸黃金水源岌岌可危”為題的新聞,報道了長江廢污水年排放觸目驚心的事實。隨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,占我國幅員面積五分之一、工農業總產值五分之二的長江流域,其生態環境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許多人因此產生了“長江會不會變成第二條黃河”的憂慮。
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橫貫東西、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,素有“黃金水道”之稱。長江水蘊含量占全國的40%,其干流所經省級行政區共有11個,也是沿江各城市的重要水源。而我國南澇北旱,正在規劃實施的南水北調,則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大戰略性工程。這些,又賦予長江“黃金水源”的使命。
但是,“黃金水源”早已被眾多污染企業所包圍。國家環保部2010年12月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,全國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,81%布設在江河水域、人口密集等環境敏感區域,45%為重大風險源。對長江而言,沿岸有40多萬家化工企業,此外還分布著五大鋼鐵基地、七大煉油廠,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。
據專家分析,長江的污染來源主要集中幾個方面。
首先是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污染。工礦企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是長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。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,2004年,長江流域廢水排放總量已達167.5億噸,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76.6億噸,生活污水排放量90.9億噸;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462.88萬噸,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34.98萬噸,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327.9萬噸。
其次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。農業面源污染是長江流域的另一個主要污染來源,主要包括:化肥、農藥污染、畜禽養殖業污染、農業固體廢棄物、農村生活污水和山林地區徑流污染等。據有關專家估計,目前長江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物的總量,與工業、城市生活等點源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基本上已是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。
還有航運量激增帶來大量船舶污染。長江是橫貫我國東西的水上運輸大動脈,航運業十分發達,常年在水上運營的船舶有21萬多艘,這些船舶每年向長江排放的含油廢水和生活污水達3.6億噸,排放生活垃圾7.5萬噸。另外,因海損事故造成的油品、化學品污染事件也時有發生,對長江水環境構成了極大威脅。
而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副局長臧小平稱,長江年均入海水量近1萬億噸,300多億噸污水不會造成根本危害,長江水仍然可安全使用。
江河作為自然水域,本有其生態凈化功能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盡管長江排污量達339億噸,的確令人觸目驚心,但是,假如以長江一年的水量,339億噸或許也并不占太大比例,是不是會超過長江的生態容限和自凈能力,的確還不能全憑污水的數量得出結論。
長江作為“中國D1母親河”,不排除個別地段還保持著自然風光,但更多地段正被工業污水、生活污水包圍。特別是近些年來,很多地方在加緊沿江工業布局,水泥廠、造船廠、化工廠……給地方帶來了滾滾財源,也給長江帶來了滾滾濁流。我們更應該針對長江、黃河這樣的母親河,推出特別保護法律,讓母親河享有母親一般的保護。對于政府來說,更應該把水資源保護納入官員的政績考量。讓環境生態保護措施正正真真被貫徹實施起來。
長江面臨污染威脅不止是一條母親河的悲哀,黃河早已成為前車之鑒。假如對于環境的保護依然不能擺脫利益訴求,甚至對于各種嚴重的水源污染隱患熟視無睹,長江的生態容限被突破,不過是遲早的事兒,惟愿各方警醒,盡快挽救,別讓“君污江之頭,我飲洗腳水”“你住長江頭,我住長江尾;你的下水道,我的自來水”的悲劇發生。
【相關】
長江是我國D1大河,也是僅次于南美洲亞馬遜河和非洲尼羅河的世界第三大河。她發源于青藏邊境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,從世界屋脊飛騰而下,奔越橫斷山脈,劈開云貴高原,穿過四川盆地,沖出巴東三峽,回流兩湖大地,潮涌二楚,浪下三吳,匯百川納千水,直瀉吳淞口而注入浩瀚東海,流經青、藏、川、滇、渝、鄂、湘、贛、皖、蘇、滬等11個省市區,全長6300多公里,流域面積180余萬平方公里。她摩天滴錄,潤土發祥,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。